老年人高血压需要“特殊对待”!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而老年人则是高血压的“主力军”。2019年《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中指出,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在≥80岁的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更是接近90%,高血压是老年人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有非常突出的特殊性,需要我们“特殊对待”,今天就来和老年朋友聊一聊老年高血压有哪些特点,降压目标值是否和其他年龄段一样,以及防治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https://www.tyzfchina.com.cn/image/article/content/hVfLKDra.jpg
老年人的降压目标要因人而异 2022年《强化血压控制中国专家建议》中提出:
●一般高血压患者的最佳血压目标为<130/80mmHg(毫米汞柱);基本血压目标为<140/90mmHg。
●对于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心衰等心血管病高危患者,部分指南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
●建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采取分步达标的策略,首先将其收缩压降至<140~150mmHg,若耐受良好,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
如何防治老年高血压
血压监测
清晨是人体血压变化最大的时段,清晨血压会迅速上升到较高水平,因此,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脑卒中等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和上午时段。
老年人的血压波动幅度较年轻人更大。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能仅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血压不稳定者每天早、晚至少要常规各测1次血压;若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有任何明显的不适症状或体征,要随时测量血压并及时送医。
非药物治疗
各种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的稳定性,使血压难以控制,主要包括:钠摄入过多,使血容量负荷过重;长期吸烟、嗜酒;肥胖、缺乏运动、心理压力大、环境污染等。非药物治疗应针对这些主要危险因素去实施。
●健康饮食
采用低钠高钾饮食。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盐量应少于5克。鼓励老年人摄入多种新鲜蔬菜、水果、鱼类、豆制品、粗粮、脱脂奶及其他富含钾、钙、膳食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
●规律运动
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并适当运动。有氧运动是最理想的调节紧张情绪、增强身体健康的方式,对轻度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良好。
建议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且运动时动作宜缓慢,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最好是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锻炼,如步行、慢跑、跳舞和游泳等。
不推荐老年高血压患者做过于剧烈的运动。
●戒烟限酒
老年高血压患者要充分认识戒烟限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严格付诸行动。大量循证医学均证明,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患的风险。
老年人更应限制酒精摄入,因过量饮酒会导致高血压,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成人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应<15克。
●保持理想体重
有关流行病调查数据表明,肥胖或超重者高血压患病率是同龄体重正常者的3倍。体重每增加12.5公斤,收缩压可上升10mmHg,舒张压上升7mmHg。故超重或肥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要适当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
维持理想体重、纠正腹型肥胖(男性腹围≥90厘米,女性腹围≥85厘米)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的风险。不过老年人减重不宜过快,相关指南建议老年高血压患者每周减重1公斤左右为宜。
●改善睡眠注意保暖
相关高血压指南均指出,保证充足睡眠并改善睡眠质量对提高生活质量、控制血压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都有重要的意义。
老年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和对血压的调控能力都比较差,故常会出现季节性的血压波动现象,因此建议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并经常通风换气;在骤冷和大风低温天气时要减少外出或适量增添衣物,以避免血压的大幅波动导致病情加重。
●心理因素很重要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积极乐观的治病心态和常态化的健康科普教育,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和病情稳定向好也是至关重要的。
药物治疗期间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受内、外因素影响而致血压波动较大,尤其在降压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血压的昼、夜变化,必要时睡前应当增测1次血压,这样既能为晚间服降压药提供依据,也能对患者夜间血压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夜间血压降得过低而发生意外。
老年人易出现体位性和餐后低血压,而晨起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又易引起高血压,这种血压忽高忽低的情况会让高血压患者情绪紧张并无所适从。
为防患于未然,在起床活动、排便、进餐前后等时段,建议患者一旦发现任何血压波动过大的情况,都要随时调整用药量,并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最佳临床救治时间窗。
想了解更多养老资讯相关信息的朋友请访问:https://www.tyzfchina.com.cn
页:
[1]